第六十五章 败鄂顺一_我1804来自未来
笔趣阁 > 我1804来自未来 > 第六十五章 败鄂顺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五章 败鄂顺一

  就在鄂顺带领三万大军的消息传到孔驰的耳中之时,孔驰当场就吓了一大跳。他想过会是周边府县有所差距,但是清军的反应应该还要一段时间,按照这个年头朝廷的应变速度,怎么也得有一两月,到时候自己都在长沙府衙里喝茶了。

  白巾的攻势说不定也席卷湖北,四川,陕西,安徽等地,自己等于处在后方,基本不用担心有所谓的大军来找自己的麻烦。

  要知道席卷西南数省的白莲教起义,是让这个看似强盛的王朝走向衰落的一个标志。

  白莲教起义在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204个,抗击清政府从16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400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20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2亿两,相当于5年的财政收入。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清王朝逐渐走向衰落。

  要知道抗日战争属于外国侵略,中国军民的伤亡四千万人左右,持续时间是八年,而白莲教起义时间为九年,死亡远超抗日战争。这个数字会让许多人都惊讶无比,可见自相残杀永远对一个民族来说,就是导致其衰落的重要原因。

  白莲教起义之初,全国人口为3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全国人口为27566万人,相互屠杀损失了亿人口。

  再加上嘉庆年间的吏治危机,还有朝廷财源的枯竭,此时已经没有和珅那庞大资产的支撑,加上官吏贪污比乾隆后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的清王朝还有多少力量来镇压“死灰复燃”的白巾军起义呢?或者说,又花多少时间来解决拥有新纲领的白巾军呢?

  而对于孔驰,就算是清军组织起云南湖南等地的苗兵,番兵,绿营清军,要花多少时间?能组织起多少人马?孔驰其实回旋余地很大,在金钱和军事的双重攻势下,很快就能瓦解番兵和苗兵的攻势,至于绿营,那就更不在话下,说不定到时候自己的手也可以往这些地方伸一伸。

  但是这次清军的保密工作做的太好了,孔驰这边还没有来得及做好万全的战争准备,大多数新兵还没有参加过像样的战斗,连剿匪都没有做过。而且据俘虏的消息,清军应该调集的是两广总督手下的精锐绿营兵,一路乘船,隐蔽行军,到达湖南也不过几日,众将领严密约束,自然这边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

  其实孔驰还不知道的是,就是那次他再不经意间放跑了鄂顺,却是导致今日之灾的根源,清政府其实早就得到了消息,本来准备及时派兵镇压,但是冲忙间抽不出足够的军队。再加上白巾军的四处放火,也为孔驰赢得了准备的时间。

  但是这也让战乱频繁的大清朝的掌舵人嘉庆皇帝认识到火器的重要性,一方面将一部分英吉利使节马嘎尔尼送来的枪炮解封,配备给了京师的神机营。第二就是命令工部仿制西洋火器,同时还大规模的购买了荷兰等过装备的燧发枪,装备甘陕两地的绿营。效果倒是极好,时任陕西总督的杨遇春对此大为称赞,在最近的一次回乱中清军以损失数百人的巨大优势击败了上万叛乱的**,火器之功占了大头。

  以至于后来清军在和白巾的战斗中占了上风,极大的阻碍了白巾军的攻势,让白巾军在陕西甘肃等地被牢牢牵制,最后失败。

  鄂顺辗转千里到了开封府,知府是他的兄长鄂辉的好友曹振奇,而曹振奇的的兄长却是曹振镛,那可是现任的工部侍郎,极受恩宠。

  曹振镛为乾隆四十六年进士,为人圆滑世故,却是极讨皇帝欢心,在皇帝面前甚有圣眷,连带他的弟弟也升了知府,他做官有个秘诀,那就是“多磕头,少说话”。确实,“多磕头,少说话”的为官之道,有无穷的妙处,第一是使人不知深浅,高深莫测;第二是给人的印象为老实忠厚,又能在一切场合注意逢迎皇帝的心意,这当然是典型的“完人”;第三是不致招祸。祸从口出是中国的古训,喜怒不形于色,是非不出于口,黑白不分,是非不辨,自然不会树敌。曹振镛处处小心谨慎,圆通浮滑。自然是官运亨通,发达极快,道光年间名臣林则徐也是他的弟子。

  而与此同时,鄂辉全军覆没的的消息,也随着曹振奇上的奏折,传到了天子居停的北京城。

  刚刚还在圆明园听戏的嘉庆皇帝收到了曹振鳙的消息,匆匆从圆明园返回紫禁城,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嘉庆帝的哥哥,排行十一),董诰(吏部尚书),沈初(户部尚书),戴衢亨(兵部尚书)那彦成(工部尚书)曹振镛(工部右侍郎)等六位军机大臣就一起来了乾清宫见。

  曹振镛献上了军机处刚刚收到的直隶府三位督臣、提臣送来的加急奏本,当然少不了亲弟弟曹振奇的奏章,还有一张两湖地区形势图,嘉庆看完之后,闭目沉思,才用略微惊惶的声音喃喃道:“鄂辉,废物!”

  请收藏本站:https://www.iaelc.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iaelc.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