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谈——前言与主角篇_十日黑暗将至
笔趣阁 > 十日黑暗将至 > 人物谈——前言与主角篇
字体:      护眼 关灯

人物谈——前言与主角篇

  由于闲来无事加上写的太high,导致此最终篇的篇幅远超我想象,坏消息是我今天写不完了,好消息是再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都会有……于是,大家……国庆快乐。

  ——————————

  由于置顶帖和诸位的帖子中的问题并不如我想象中的多,于是我觉得调换一下答疑与人物创作谈的顺序也许比较合适。也就是说,大部分问题的解答都可以在人物创作谈中找到答案,然后,我会在后面回答没有得到回答的问题。

  于是首先进入人物谈。

  实际上,在决定要写这个东西之前,我犹豫了很久,因为,通常在最后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的工作都是交给狂热书迷来做,而自己给自己的书中人物性格做解释就好像顾城那首诗里让诗人解说自己的诗一样可悲。同时,在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我对自己人物塑造得不够成功,需要借助说明才能让人理解他们的性格,这本身也很失败。

  但是实际上,我不奢求有人能像研究《龙枪》、《魔戒》或者任何一部经典名著那样给这本书写详尽的评论,因为这本书本来就没达到那个水准。于是,反正我也乐于评论(我个人经常写影评、书评甚至乐评……),干脆越俎代庖地客串一回读者,自己给自己写一个评论。

  我做了几个投票,发现投票结果通常很分散,无论是最喜欢或者是最厌恶的人物,通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在书友群上的反应也是如此,在我觉得应该已经没人会喜欢艾的时候还是有人告诉我最喜欢的主角是他;而当我个人引菲比斯对曼蒂的表白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对菲比斯没爱了;又或者有人说,对主角每一个有爱的,只有维格菲很赞。对于这些投票和评价或者说是抱怨,我没有反感,只有欣喜。受到千篇一律的欢迎,迎合每个人的审美的主角不是真实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有差异,所以一千个人的眼中才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事实上,在塑造这些人物的时候,我并没有期待所有人都会喜欢某一个或者讨厌某一个,而是尽量的将生活中的一些性格极端化之后映射到这个世界,希望每个人的性格都是鲜明而且独特的。在我看来,每位读者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而他们也会不自然地将自己带入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喜爱某个角色或者异常痛恨某个角色,而这种代入感,这种喜爱和这种憎恨,都是支持读者将看下去的动力。

  曾经有人在lk上说,对于我其他的故事没有一点兴趣,只想知道那个叛逆的法师(大概是指博得)怎么样了,没有他的章节他都跳过,对此,我很欣慰,说明我成功塑造了一个人物,让一位读者找到了他的切入点。

  而同样,也有书友在书评区留言,说只想看曼蒂悲惨的结局(这位书友应该已经看不到这段了,因为对于我的结局的严重不满),对此,我依旧很欣慰。有魅力的反派并不难塑造,而他们也变成了令人喜爱的人物,而相反,塑造一个令人恨之入骨,恨不得挫骨扬灰的人物,才更加令我有成就感。

  以上废话其实并不是废话,而是说明了一下的“人物创作谈”的切入点——我会以我的价值观对我的人物进行评述,我尽量不从作者的角度说“我想把他塑造成什么样的”,而是会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我对角色的理解是什么样的”。这样的话,这篇东西就会减少很多官方性,也成为一种抛砖引玉而增加了更多书迷评论的可能。(这个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虽然是“去作者化”的人物谈,但是,对于每个人物,我还是会先拿出一点时间来写这个人物名字的由来,创作的动机等等,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也是大家想看这篇废话的根本原因(应该是吧……)

  ——————————

  总之,让我们先从主角开始:

  艾.佐迪亚(AlZodiac)——双重标准的男性沙文主义猪

  我让我的每个同学给自己的角色起名,而这位同学说了“我是Zodiac”,于是,艾(I)佐迪亚就这样诞生了。最早的时候只是想塑造一个反主角,不那么勇敢和坚强,并不总做正确决定的平凡人。但是由于该人物的原型对他的角色不满并且罢看,于是这个人物干脆彻底堕落成了一个永远错误并且不愿承认可悲者。而实际上,他可能是全书最像正常人的一个了。

  我对这个角色的理解是:无关什么“想做”和“要做”的分歧(其实想想就知道,没有人能分的清这两者,甚至连托萨卡琳最后也发现他做的事也不是他想做的),也无关什么“爱”的程度(这故事里清楚地说明了,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无法衡量也无法比较),艾这个人物最鲜明的特征是——他是一个有着对己和对人双重标准的人。对于自己,他以自己的出发点为标准,而不考虑自己导致的结果;而对于别人,则正好相反。于是,对于自己,只要出发点是正确甚至合理的事,他都可以说服自己去做;而对于别人,只要结果有一点违背与他的价值观,他就可以不问原因地否决。

  当然,他软弱,他自私,他愚蠢,他可悲,但是这些并不是导致他悲剧的主要原因。如果放在正常的社会,抑或是放在平凡的场景,例如曾经的帝都或者帕拉迪亚,他可以是个好兄长,好骑士,好领袖,以上的那些软弱自私之类的特质都可以被掩盖和忽略,如果没有十日,他依旧可以是一个完美的甚至传奇性的圣骑士。而这样的人充斥在我们现在活着的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人会觉得他们是个人渣。而只是到了最紧要和最矛盾的关头,在一切的压力下,他们内心的缺点才会被无限放大。软弱其实并不致命,生活中当你的亲人被坏人劫持命在旦夕,没有多少人能坚定地完成二选一的选择(能的都是枭雄,而在yy中,此时都会出现第三个选项)。自私也不致命,在自己和别人生命的天平上,倾斜于哪方通常都没有悬念。真正致命的弱点是他的双重标准,这个弱点使他的心理变得难以捉摸,导致了他的女人们无从分辨哪个才是真正的他,也就无法知道他究竟想要的是什么,而这正是悲剧的起点。

  有关他的理想,在最后已经没有人不知道他所谓的“理想”不过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他才不在乎“世界是否能变得更美好”,他在乎的是“是我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但是有关他的爱情就比较让人迷惑了——他真的爱过伊芙和萨拉吗?或者说,他对伊芙和萨拉的感情真的叫“爱”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爱情”实际上没有确切定义,对于很多人来说,zhan有欲就等同于爱,而这种zhan有欲越强代表爱得越热烈。他也许在去找萨拉的路上短暂的意识到了自己的双重标准,但是实际上,在爱情的方面(或者说各个方面),他都不认为自己错了,如果事情重新发生一次,也许他依旧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是男性沙文主义的性格使然。也正是因此,我认为他和复活之后的萨拉远走的结局,注定也将是悲剧——

  重生后的萨拉只是又一个爱着他他却不爱的女人,而艾又对着萨拉立下了他曾经立过很多次的誓言。无论最后的萨拉是如何迁就他(甚至不会反对他的意愿),他的男性沙文主义终究有一天致使他会把她抛弃。因此,我们很难期待离开帝都的两人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他所遭遇的一切也许会再次上演,至少我认为如此,或者说……

  我衷心地希望如此……

  ————————————

  萨马埃尔.马斯特玛(SamaelMastema)——阵营:混乱邪恶

  萨马埃尔与艾丽这一对在群中的反响并不好,事实上,也并不算是塑造地成功的人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个人本身就不正常——一个想要求死的处于痛苦和愧疚之中的不死者,的确是一个很难想象,也很难塑造的人物。按照D&D3E的阵营划分的话,他应该分在混乱邪恶,大家也知道混乱邪恶的人是多么的难以扮演甚至难以想象,因为这种人在现代社会中几乎不存在。在现代社会中成长的人,没有人可以罔顾道德的约束,也没有人可以不受法律的影响。

  但另外一个造成这个人物有些奇怪的原因,是因为我对这个人物寄予了不一样的感情。没错,也许有人猜到了,也许有人已经知道,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原型是我的同学们,而萨马埃尔的原型就是本人。当然,萨马埃尔和我自己几乎没有什么相同点,但是我依旧欣赏他那种“只做想做的事”的处世态度,从这个角度讲,他可以算是我的“本我”。而也正是因为这层意味,造成了这个人物性格的偏差。因为其中掺杂了很多的个人意愿进去,例如我在写作前就想好的一些桥段:

  1,一位老者说“你还小,什么都不懂”,然后被一剑劈掉。

  2,一位前辈说“你还差得远”,然后被一剑劈掉。

  3,一位晚辈说“你已经老了,没用了”,然后被一剑劈掉。

  这三个桥段最后还是用了两个,虽然并没有达到我想要的爽快感就是了,我的确不擅长制造有爽快感的桥段。

  名字方面,也许有人已经看出来了,萨马埃尔和马斯特玛都是堕落天使或者说是恶魔的名字,萨马埃尔是死亡天使,而马斯特玛是代表仇恨的恶魔。之所以会用萨马埃尔这个名字,除了本人实在不擅长起名之外,另一个原因是在某些传说中,萨马埃尔的情人是莉莉丝(Lilith),也就是——暗夜之后,算是对艾丽变成黑暗女神的暗喻吧……

  萨马埃尔其实并不是个复杂的人,由于出身和教育的缘故,他没有一些基本的道德和善恶观念(实际上我一直怀疑,在很多网络的背景下,人的价值观可能像现代一样吗?)。事实上,他的一切行为都不难理解,因为他只是在做他想做的事而已,而唯一他会迁就的事情就只有爱情,无论是对艾丽的或者是缪斯对他的。正是这一点让他变得不那么混乱邪恶,也不那么像一个反派,他的形象也因此变得稍稍可爱起来。十年之前发生的故事是贯穿全文的一大悬念,而萨马埃尔对艾丽所做的事也是最后几个被揭晓的谜底之一,实际上,现在想起来,也是全篇的一大败笔。对于一个只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萨马埃尔,他得到了艾丽却又置之不理的确有些突兀,并不是说这种情况不符合他的性格,而是我在之前没有对他的这种性格有足够的交代,尤其是在十日强调童年经历对性格和命运影响,以及有果必有因的主题下,我在之前竟然没有对他的这种性格有所交代,的确是一个失误。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不负责任的人是艾,而不是萨马埃尔。

  萨马埃尔爱艾丽,但他并不爱缪斯。于是奇怪的事情就出现了——他为什么可以选择对一个他不爱的人负责任,却害怕对一个他深爱的人宁愿扭曲记忆也不愿将她拥入怀中呢?我得承认这是比较失败的地方,但是实际上,这也可以(牵强地)解释得通——

  在萨马埃尔心中,艾丽不仅仅是他的爱人,还是他的偶像;因此,他对她的感情不仅有爱慕和迷恋,还融合着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她人格的崇拜。这其中的有些感情是想要将她拉向自己身旁的,有些感情是想要将她zhan有在身下的,有些感情则是想要将她远远地推离身边的。这些情感交杂着驱使着他的行为,也许有一些自控力强的人(例如菲比斯)知道如何压抑着不将他们表现出来,可是萨马埃尔恰恰不会压制自己的yu望,于是在这些复杂心理的作用下,他先是让她在自己身旁,然后将她zhan有在身下,最后将她远远推离。

  萨马埃尔的结局也许是最没有悬念的一个,第七日《也许……》中的描述实际上是美化他的形象,他对艾丽的感情将会永远的缠绕在他心中,斩不断也解不开,十年之前如此,十年之后也同样。

  他大概会一直痛苦下去罢……

  “我要救她回来”大约也会变成一句空话罢……

  斯普林也许会杀了他罢……

  艾丽最后也会彻底对他失望并且厌倦罢……

  ——————————

  菲比斯.歌德里克(PhoebusGodric)——爱情至上主义者

  所有的角色里,大概菲比斯这个人物在结尾时的形象和我最初设定时的形象是相差最小的一个,菲比斯这个名字来自于巴黎圣母院里的卫队长。总体来说,从那支挂在腰间的宝石剑还有他的第一次出场就能看出来,我对这个角色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已经明确了。本来,我认为他会是一个很受欢迎的,非常主流的,正如很多网文中的装13花花公子一般的人气角色……

  可是我错了,情况从他单膝跪地向曼蒂效忠的一刻变化了。群上很多人抱怨菲比斯的选择,几乎每个人都不明白菲比斯为什么会对曼蒂死心塌地。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回答:“如果爱情有为什么,那么瑞德为什么要爱思嘉?”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认为向曼蒂效忠了的菲比斯更加萌了么?效忠曼蒂之前,全书里唯一像网文人物或者近似于yy的只有菲比斯。他基本上是全文里唯一在制造轻松气氛的人,而也只有他出现的时候,我们不会为降临的黑暗担忧,因为这个表面上一无所长的家伙总能给人惊喜(正如每本yy书中的这类角色一般)。

  但是自从他效忠曼蒂之后,情况急转直下,越来越黑暗的情节不停地向我们提醒着这是《十日》的世界,而这本书的作者非常之邪恶。原来看似重情重义,无所不能的菲比斯先是背叛了他所有的爱人,然后背叛了自己的兄弟,最后背叛了信任自己的下属。如果只是为了爱情,一段纯洁美好的爱情,那这些也许都能被原谅。但偏偏,他爱的是一个面若桃李心如蛇蝎,从未爱过他只不过是利用他的女人。于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碎了一地,落入了污泥之中。

  而在我看来,在艾刺向曼蒂那一剑而菲比斯的剑尖只是颤动了一下时,他也背叛了他的爱情。而直到此时,他的英雄形象才彻底被毁灭殆尽,剩下的只是一个顾影自怜的失败者。

  其实,这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每个人都是失败者。

  连作者都是……

  至于菲比斯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许最早的那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形象只是一种伪装,又或者最后那六亲不认、不顾一切的举动只是一种无奈……没人知道,也许作者也不知道(囧……)

  对于爱情,菲比斯是热烈而且不顾一切的,假设征服美女是一道习题的话,伊芙和萨拉那种芳心暗许的算是最容易的一档,艾丽这样需要趁虚而入霸王硬上弓的算是一般水准,那么曼蒂绝对是一道无解的谜题——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让一个不知道爱为何物的人爱上自己还要困难的吗?连坚强睿智如《飘》里的瑞德都心灰意冷的使命,也许也只有菲比斯这种自控力极强并且善于伪装,将解谜的过程当做是个游戏的人才可以从容应对(除了艾出剑时他霎那的犹豫)。而也正是因为他爱得理智而且纯粹,他才能在这十日世界的所有人中获得一个几乎可以称为是最完美的结局。

  菲比斯和曼蒂的结局是我最满意的一个,我曾经犹豫过是让曼蒂彻底失忆还是只失去这十天的记忆(我是说伪装出来的表现),最后选择了后者,因为这样两人的关系将更加有趣,也更符合“因果报应”的主题——

  菲比斯失去了一切朋友,下属和兄弟,这是他自己的放弃导致的;他也得到了整个帝都,这是他出色的领导赢来的;他得到了曼蒂,这是对他忠诚的奖赏;而同时,他只得到了一个虚伪的她,这是对他最后那霎那动摇的报应……

  有果必有因。

  至于之后的生活,菲比斯要继续假装他讨厌她,而曼蒂则要一面假装她也讨厌他,一面试图慢慢的接近他,一步一步地侵蚀他的心。这个游戏将继续进行下去,直到有一天,菲比斯像瑞德一样厌倦了为止……

  ——————————

  其实,对于任何期待三兄弟能够联手的读者们,我只能说抱歉让你们失望了。其实我最早也是很想写出《紫川》那样的兄弟情谊的,但是最后发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因为三个人的性格已经让他们渐行渐远。也许他们其中的几个或者每个人都会将对方视作亲人,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不会再像从前那样亲密或者互相信任了,又或者说,也许那些感情其实并不存在,不过是年少无知而已。参照电影《神秘河》,三个童年的玩伴,到了最后,共同分享的不过是童年或者少年时期那些并不美好的回忆……

  (待续……)

  请收藏本站:https://www.iaelc.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iaelc.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