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东宫诸臣,未来大考_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笔趣阁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1153章 东宫诸臣,未来大考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53章 东宫诸臣,未来大考

  第1153章东宫诸臣,未来大考

  东宫,内外纷乱。

  无数人在里面进进出出。

  姚令璋,苏良嗣,蒋俨等人,正在东宫前院当中,指挥太子詹事府,太子左右春坊的官员各自进入官廨。

  李绚和薛元超低声商量着进入,关系亲密。

  “薛相,王爷。”众人对着薛元超和李绚拱手行礼。

  李绚和薛元超同时回礼。

  “诸司安排如何了?”薛元超看向四周,低声询问。

  “都还是适应当中,今日毕竟是第一天。”姚令璋拱手上前。

  姚令璋是真正的东宫大管家。

  左右春坊,太子三寺,太子六率。

  所有的公文往来都需要经过太子詹事府,才能通行朝廷各部。

  所以姚令璋这个太子詹事,是正三品。

  薛元超是宰相,真正最后一锤定音的人。

  李绚有外职,检校太子少詹事,多数时候是建议和规劝监督的职权。

  其他人,包括苏良嗣,蒋俨,韦弘敏,程务忠等太子三寺官员,才是东宫真正的中坚,从四品下,正五品上的官职。

  下面的舍人,太子舍人,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崇文馆学士,才是办事的人。

  其他的太子三寺内属,多是东宫内务。

  至于说东宫六率,他们是太子府动不了的人。

  他们的职责就是守卫东宫,但只要有人持圣旨而来,那么他们立刻就会打开大门。

  东宫六率的调度权,也不在东宫自己手里,而是在皇帝和武后的手里。

  ……

  言谈之间,整个东宫前院已经逐渐变得整齐有序起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李显带着两队千牛卫从外面而回。

  “姑父,王叔,长史,我们里面说。”李显看着要施礼的众人,赶紧摆摆手,神色轻松的说道:“接下来,孤就要去诸卿商量一下,接下来东宫的事务。”

  听到李显已经自己变了称呼,众人跟着笑了起来。

  明德殿中,韦弘敏从内院出来,向坐在中堂之下的李显,禀报东宫内院的安置情况。

  李显如今有一妃一嫔,太子妃韦氏和太子嫔崔氏。

  韦氏如今即便是怀有八月身孕,但依旧好动,反而是崔氏,虽然没有身孕,但也安静。

  而且崔氏也没有多少野心,这也是韦氏如今还和崔氏相处愉快的原因。

  太子家令历来是太子最信任的人,韦弘敏虽然是新调入东宫的人,但他毕竟是韦氏的族兄,相处起来也容易。

  李显轻轻点头,将内院事务暂时的放在一旁,然后才看向眼前各自在矮几后跽坐的众人,这才轻松说道:“父皇教诲,孤在东宫,当以学习为要,除姑父,王叔,长史,还是有司马……呵呵,如今还是旧有称呼亲切。”

  薛元超是和李治一起长大的东宫旧人,他的妻子是李元吉的女儿和静县主,所以李显称一句姑父,也没有什么不妥当。

  姚令璋如今是东宫詹事,但詹事同音长史,这么叫也没有区别。

  苏良嗣以雍州司马,检校太子率更令,称呼司马也较为妥帖。

  当李显短短的一句话,就将东宫的职限划分了出来。

  薛元超,李绚,姚令璋和苏良嗣为独一档,东宫核心。

  其他蒋俨,韦弘敏,以及还没有报到的程务忠,都还差上一些。

  “东宫之内,一切随殿下称呼,但是出了东宫,还需要按规制而来。”稍微停顿,薛元超认真说道:“殿下既然要学习,那么东宫讲学之事,就要重新拾起来,以后每日上午讲学,下午学习朝政,诸位以为如何?”

  “可!”李绚,姚令璋和苏良嗣纷纷点头。

  “如此,每日两人,各讲一个时辰,明日薛某和苏司马,后日,姚詹事和王爷。”薛元超简单的划分了时间,随即又说道:“如此,太子崇文馆的两名学士就要补起来,如此,三日一轮,然后休息一日,然后再行开始。”

  李显嘴角微微抽搐,下意识的看向李绚。

  李绚略微沉吟,说道:“若是加上休息,便算五日一次吧,正好抽一日时间,考核一下,也不能只读书不出成绩;十日恰好一休,对各官也都比较合适。”

  “善!”薛元超,姚令璋,还有苏良嗣同时赞同。

  终究还是要对李显进行考核。

  他能学成什么样子,不是任由他随波流散的,终究是查一查。

  李显的脸色顿时就苦了起来,一旦涉及考核,考核成绩必定要送到皇帝和皇后的手里,到时候,要是成绩不好,就难了。

  “那么太子崇文馆的两位学士,诸位有什么推荐的?”薛元超坐在左侧上首,目光看向众人。

  “孔家这一代有出色的人选吗?”李绚第一个开口。

  薛元超,姚令璋和苏良嗣顿时肃然起来。

  孔家两个字,代表儒家正统,如此孝悌之义便能够长久的加在李显身上。

  姚令璋略微思索,说道:“褒圣侯孔德伦年长,行动不便,其有二子,孔崇基、孔子叹都资质普通,但孔子叹次子孔贤,自幼端颖,十岁能文章,上元元年登进士第。”

  “算了吧。”苏良嗣摇摇头,没有再开口。

  众人沉默了下来。

  李显低头,他知道众人为什么不愿意选孔贤,就是因为他的名字和李贤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也已经足够让人否掉他了。

  “杨炯如何?”薛元超突然开口,一下子就将众人目光吸引了过去。

  李绚缓缓的点头,但同时又说道:“可以是可以,不瞒薛公,绚也想过杨炯,但他为人太过年轻,如此会否对其有害?”

  有时候,别人说你太年轻,可能就是以因为你太年轻来压制你。

  有时候,说伱太年轻,并不是担心你的能力,而是担心你的资历,容易遭到别人攻讦。

  杨炯便是如此,李绚可是记得,初唐四杰可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杨炯九岁及第,被举神童,年十一,待制弘文馆,待制十六年,上元三年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如今已经三十岁了,不年轻了。”薛元超突然轻叹一声。

  他知道,李绚并不是在压制杨炯,而且李绚和杨炯的关系,也还算不错。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杨炯给人神童的印象太深刻,让人下意识的以为他很年轻。

  木秀于林,风必吹之。

  文章虽然千古事,但也容易一时被吹散。

  “是啊,本王还没有觉察到杨炯已经三十了,那么也好,便就杨炯吧,他的才华,足够教导殿下了。”李绚脸上露出了笑容。

  李显诧异的看向李绚,说道:“孤如果没记错的话,杨炯在为王叔写檄文,不知道成就没有?”

  “有一段时间没问了,毕竟这是明年的事。”李绚笑笑,然后说道:“杨炯说,这等檄文,还是杜审言更擅长,所以此事主要看杜审言,但杜审言是出了名的慢。”

  “那么就将杜审言也召入崇文馆如何?”李显忍不住有些跃跃欲试。

  他一句话,在场众人不由得有些发愣。

  随即,苏良嗣开口道:“殿下只知杜审言文声惊人,却不知道其人狂傲,整个长安文坛,没几个人不被他骂过的。”

  “太子舍人还有几个空缺,可以填补。”李绚突然冷不丁的开口,然后认真看向薛元超。

  薛元超肃然起来,看着李绚说道:“那么另外一位崇文馆学士呢?”

  “卢照邻,宋之问,苏味道,李峤,从中选其一,其他若有愿来者,可任太子舍人。”李绚认真看着薛元超。

  其他人这个时候都紧紧闭上了嘴,不发一言。

  当时才子,除了王勃没在,其他人都已经在此了。

  薛元超看向李绚,说道:“王爷可是在想修书之事?”

  修书。

  不管是太宗李世民,还是皇帝李治,哪怕李建成和李承乾,李弘,李贤都有过修书之事。

  李绚转头看向李显,问道:“殿下,如何想?”

  众人同一时间看向李显。

  虽然说东宫修书是必然,但终究是李显做主。

  “是要修《汉书》吗?”李显略带担忧,但又认真的看向李绚。

  众人同时沉默了下来。

  李贤被废,便是李贤自己也说,如果当初,他听李绚的话,直接编注《汉书》就好了,也就不会走到被废的一步。

  如今李显继位,想要编著书籍,第一个印象也是《汉书》。

  “臣不建议直接上手《汉书》。”李绚一句话说完,明德殿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松。

  《汉书》之中,虽然李绚主要针对的是汉景帝时期的窦太后,但是别忘了,在窦太后之前,还有一个吕后。

  想要全面编著《汉书》也没有那么容易。

  李绚看向薛元超,说道:“殿下参与编书,终究要自身文采超众……等到在诸多贤才教导之下,殿下能有自己独到之见,如此方可入手,如此也方能在说服众臣的同时,让天下士子钦佩。”

  李绚说话,殿中群臣同时跟着点头。

  编纂书籍,的确是出名捷径,但如果只是为了出名而行编书之道,也大可不必。

  李显要做此事,终究需要让天下士子钦服。

  薛元超抬眼看着李绚,缓缓点头道:“王爷目光长远,用心良苦,实在难得。”

  其他众人还没有听明白什么意思,姚令璋和苏良嗣已经诧异的看向李绚。

  李绚笑笑,然后转口说道:“不论如何,先将东宫的编书底子先搭好。”

  “好!”薛元超果断的应了下来,然后看向李显:“如此,便从明日上午开始,殿下精研史集。”

  “喏!”李显虽然满脸苦涩,但还是拱手应下。

  他听的出来,薛元超说了,李绚这么计划,明显是有很长远的计划。

  该听还是要听的。

  “下来便是政务。”薛元超看向众人,说道:“诸位舍人要时刻了解六部九寺五监动向,但有觉得需要太子过问之事,即刻呈上,东宫观察研习,以使太子早日掌握政务。”

  “喏!”众人齐齐躬身。

  大唐太子历来都有监国之务,李建成,李承乾,李弘,李贤,都是如此。

  尤其如今,皇帝明年都要东巡洛阳,以减轻朝中就食要害。

  一旦皇帝离京,多数时候,都是太子监国。

  李显将来也少不了要如此,而距离最近的一次,很可能是在明年三月。

  到时,很有可能是李显的第一次大考。

  唐永隆二年(681年),经太子左庶子薛元超推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这里提早两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iaelc.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iaelc.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