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海外的扩张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笔趣阁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614章 海外的扩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14章 海外的扩张

  第614章海外的扩张

  永乐六年。

  上海。

  码头。

  巨大的杠杆钢铁臂,犹如抽水用蒸汽机的摆件一样,通过一组滑轮,靠着蒸汽机的动力,把一箱箱的货物运上蒸汽机轮船。

  码头的工作人员们,陪着李暹巡视。

  李暹即将出使中山王国,解决中山王国遗留的问题,地方官员亲自作陪,在等待船只的时候,了解下码头的日常情况。

  “吊机的制动部件,利用的棘轮原理。”

  “棘轮是我国先民很早发明的机械部件,目前发现的文字记载,最早于汉朝,同时期还有齿轮部件的记载,宋朝的计时器机器中,大量使用了齿轮。”

  一名工作人员,指着吊机基座下的棘轮。

  圆环铁质部件的外缘上,刚性齿形表面留下了向内的齿轮,棘爪钩在齿轮上,让整个机器固定。

  “如果倒着转动,因为齿轮的朝向,并不会钩住棘爪钩,并不妨碍机器的运作,当机器停止后,这些齿轮可以钩住棘爪钩。”

  工作人员流利的说道。

  看样子他介绍过很多次,所以说话既简洁又熟练。

  “真是神奇啊。”

  李暹满脸的感叹。

  “这小小的机器部件,蕴藏了大智慧,可连我们也很难想到,竟然是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发明了出来,并且在工业化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码头的官员笑了起来。

  “无数的这类的小部件,组织成一套完整循环的机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

  “随着市场的繁荣,货物的交流逐年增加,促进了船只的改变,大海上的商船,船只越来越巨大,促进了蒸汽机轮船的茂盛。”

  上海县的码头,从建成以来,发展就是全国最快的地方。

  可以说每年都是一个新的变化。

  作为亲眼看到上海码头发展的官员,对于这些年来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话语间,仿佛这些年来的社会变动,在人们的眼前展开。

  官员又说道:“蒸汽机轮船载运的货物多,于是码头上的吊机越来越多,传统的货物打包方式也改变了,所以码头上也提供了专门的货箱。”

  指了指码头上堆积的方形货箱,李暹也看了过去。

  这些货箱,是即将要装入船只的。

  还有很多的仓库里,仍然堆放着各家商行送来的货物,以及船只送来的货物,等待商家们的运走。

  一艘运载辽东木料的货船上,无数的木料被运输下来。

  应天府对木材的需求,已经达到了天文数字。

  除了制作木梯扶手雕刻等等,还有家具的需求,乃至其余行业的发展,辽东每年发往上海的木料不计其数,这只是其中一样而已。

  李暹更感兴趣的是机器。

  理论上的知识,除了北平,京城每年都会开办培训会,不光民间的组织开展类似的活动,官方也会经常举办,为大量的官吏提供培训。

  见状。

  工作人员上前笑道:“京城成立的博物馆,收集了春秋时期的棘轮部件,只是那个时期出土的部件是青铜材料为主。”

  “北平的机械制造厂,有专门生产棘轮部件的分厂,用钢铁铸造而成,而且使用的是机器,并不是古代的手工制作,从效率与外观上更为的好。”

  李暹连连点头。

  一个吊机而已,蕴含了多少的部件。

  无论是滑轮,又或者齿轮,还是制动器具或者传动部件,都是先民有的东西,可谓是集中华文明大成者。

  这些部件背后的工厂,至少三成来自北平,北平作为大明最早的工业基地,以及煤炭供应地,还有最早的改革地,底蕴哪怕是京城也很难追上。

  “先民们发展出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可我朝立国之初,无论是市井之间的技术,还是百姓们的见识,犹如愚昧者一般,说明了什么?”

  李暹当众讲话道。

  大明加强了对海外的管理,像李暹这类的官员,地位越来越重要,连杨忠也成为了课本上的英雄人物,留名青史,所以众人都仔细听着。

  “自古以来,精华在北方,无论是文化还是技术方面,宋朝失去开封,龟缩于南方,天下精华失半,乃至宋亡后,才不到百年的时间,天下精华已百不存一。”

  “百废待兴啊。”

  李暹感叹道:“就如这棘轮,如果不是我朝的兴盛,工业化发展的推动,加上出土的古代器物,恐怕我们大明朝,竟无人识得此物,更不知道此物的重要性。”

  “这就说明了,社会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充满了退化的风险,甚至退化成愚昧。”

  “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如果不是我大明朝,以前朝的退化速度,得不到恢复,岂不就是退化到了愚昧,成为了未开化的土著。”

  “所以你们取得的成就,虽然很伟大,可也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起来,正如太子殿下所言,发展永远是不变的方向。”

  码头外。

  蒸汽机轮船鸣笛进港。

  内部的铁轨上的蒸汽机车,托运一列列的货物,东边是入口,西边是出口,大明南北的交汇处,物资交流最频繁的港口。

  前往琉球的商船已经准备好了,李暹在码头工作人员们的送别下,登上了商船,商人亲自陪着李暹一起去琉球地区。

  李暹最早出使过西域,后来又出使过金帐汗国,也就是钦察之地,如今又要去往海外,是大明行走里程最远的一批官员。

  见多识广的李暹,对待陪同的商人很和气。

  双方还下了几盘棋。

  通过与商人的交谈,李暹加深了一些海外商人们的想法和需求,双方的关系也得到了提升,商人还得到了李暹的承诺,邀请商人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去登门拜访他。

  大明沿海船只密集。

  原材料成为了最大宗的货物,寒冷的气候时,甚至有专门往南运输冰块的船只,为南方各地的冰窖冰库提供廉价的冰块。

  三三两两的海军船只,散布在大明沿海一带,维持海岸线的安宁。

  随着大明对高丽、倭国、琉球等国的控制力加强,有力杜绝了海盗兴起的土壤,十万海军的规模,其中高达五万用在沿海。

  海燕追逐船只。

  特别是蒸汽机商船。

  虽然商船的目的地是琉球王国,可大明在海域上的大小岛设立了灯塔,并且留守了守岛人,船只通过各岛的灯塔确认航线,还可以遇到极端天气时,通过海岛来躲避风浪。

  商船在久米岛和当地的岛民进行了贸易,然后沿着群岛出发,又在渡名喜岛停留了一日,外地岛等群岛,然后才抵达归仁城。

  李暹和商队告别。

  商队在归仁城会停留五日,五日后则会去往名护城,恩纳城,进入中山王国的沿海,一直绕岛航行完后,也会从当地采购一些土特产。

  归仁城的军需补给,也有一部分通过商船运来,采取了太祖皇帝创造的开中法的方式。

  李暹和随行的官吏们带来了文书和宝册,以及印章等物,还有商行的证明,所以归仁城港口的管理人员们,很快派人去告知。

  “对不住了。”

  杨文得知来人的身份,立刻猜到是朝廷派了解决当地纠纷的特使,连忙亲自去迎接,见到了对方后,热情的说道。

  “以前就有人冒充朝廷官员的身份捞取利益,所以才有刚才的事情。”

  杨文解释了一番。

  李暹没有在意。

  双方客套一番,一起进入了归仁城。

  归仁城已经是当地汉人的主要居住点,除了驻守士兵外,还有驻守士兵把当地家人迁移到城中居住,士兵们自己出钱修建的房屋。

  除了当地的人口,还有诞生的服务行业,例如提供士兵们喝酒的酒铺,茶楼等等。归仁城的常住人口已经有五万多人,是山北王国除了都城外,人口最多的城池。

  当地的建筑有着不少本地特色。

  妇人们编制着竹筐等器具,还有用泥巴制造的陶器正在屋外晒干。

  土房占了多数。

  “老国王死了?”

  李暹大惊。

  杨文遗憾的说道:“虽然接回了中山王国的国王,可是身体一直不太好,本地又缺少医药,上个月已经病逝了。”

  李暹沉吟了起来。

  他分不清到底是真的因病而亡,还是其他的原因。

  “老夫保证,的确是病死的。”

  杨文猜到了对方的想法,认真的说道。

  “杨总兵认为接下来,如何对待中山王国,新的国王,朝廷要不要给予认可?”

  李暹试探的问道。

  “尚忠此人野心不小,并不符合朝廷的预期,老国王死了,但是他的孩子还在,并且就在归仁城,目前才十三岁。”

  杨文隐晦的说道。

  听到这里,李暹没有了疑虑。

  朝廷方面也是这么认为的。

  首先中山王国的国王是大明册封的,不可能地方说换就换,把朝廷放在哪里,更不可能支持尚忠这种造反抢夺王位的。

  因为这些靠着自身实力作乱上位的,必然比前者实力更强,也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其次。

  大家有样学样,会导致大明在外部的制衡失去了作用。

  “所以归仁城是支持原国王的王子?”

  李暹问道。

  “一切听候朝廷的安排。”

  杨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如此说道。

  见状。

  李暹也不再试探了。

  不久。

  归仁城方面开始联络中山王国内的势力,特别是华人家族,进行了多次的商议。

  “这对我们更加的有利。”

  翁家家族内部商讨好,大多同意国内的意见。

  翁盛光嘴角动了动,可是为了家族的利益,最后也没有阻止,放弃了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尚忠,连知会也没有,一点风声也没有传出去。

  至于郑家,更是对朝廷的要求没有反对。

  当尚忠感到不对劲的时候,各家已经和归仁城达成了一致。

  归仁城的舰队突然抵达了伊祖城,伊祖城控制在郑家手中,与中山王国的都城只隔着浦添城,等尚忠得知消息后,手里只有都城的卫队。

  翁盛光来到了王宫。

  “你背叛了我。”

  尚忠愤怒的说道。

  翁盛光无言以对,沉默了片刻后,抬起头说道:“中山王国内外都支持老国王,在百姓们眼中,你才是霍乱王国的贼人。”

  如此颠倒黑白,尚忠恨不得拔剑。

  “这就是伱们的成王败寇,本王败了,自然也就是寇了。”

  “对的。”

  翁盛光怜悯的看着尚忠。

  在大明的国力下,中山王国实在是无法抗衡。

  好朋友并不是庸人。

  可哪怕好朋友多么的具备才能,连高丽都只能被大明乖乖的控制,又何况小小的中山王国呢,虽然中山王国与大明本土相隔甚远,并远在海外。

  “如果有丝毫的可能,我一定会支持你的,可是翁家不能随你陪葬,而且你没有胜算的。”

  翁盛光把目前的形势一一告知。

  尚忠听完后,立刻大笑起来。

  “你不过是想让本王投降,让你捞取最大的功绩,回头向你的朝廷邀功罢了。”

  尚忠嘲笑道。

  翁盛光没有意外。

  以好友的聪慧,如何会想不通呢,翁盛光平静的看着尚忠,以好友的聪慧,他应当知道自己的苦衷,这是大势所趋。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尚忠看见翁盛光的模样,一切的愤怒烟消云散,无力的挥了挥手。

  他很愤怒。

  中山王国的事情是他们国内自己的事,凭什么大明要插手。

  不过他也懒得争论了。

  口头争论又有什么用呢。

  不日。

  尚忠交出了首里城。

  只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大明并没有严惩尚忠,而是让尚忠回到原来的驻地,扶持原国王的儿子登上王位,并指定郑家为中山王国的三司官。

  无论如何。

  中山王国当年工匠的子弟们,掌握了国内的主要权力,也就是新的世家阀门。

  琉球三国实力最大的中山王国分裂,彻底成为了大明的附庸,而北部疆域和岛屿最多的山北王国,更为的服帖,至于南部实力最小的山南王国,更轻易的被大明掌控。

  除了当地的华人家族子弟,还有当地土著家族子弟,开启了前往大明京城读书的惯例。

  历史上因为萨摩藩入侵,导致琉球势力退败南部八重山列岛,为当地群岛大开发做出重要贡献,如今的八重山列岛不但没有归入山南王国,直接被大明划分给了大员岛。

  杨文归国。

  第一批海军士兵大退役,归仁城有两百多名士兵选择留在了当地,开启了新的生活。

  大明海军扩张十五万。

  琉球三国各成立一个基地。

  包括大员府,琼州府。

  一个又一个的海外基地,通过士兵们的开拓,促进了当地的生产力,一个又一个的居住点落成,形成新的航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iaelc.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iaelc.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